生技醫藥併購趨勢大解析
前言
生技醫藥產業的併購活動在近年來成為產業動向重要受矚目的議題,併購風潮從1995年製藥廠間的大型併購,2000年生技公司間的整併,到2005年大藥廠併大生技廠,併購風不斷的在捲襲整個生技醫療產業,不只是生技製藥業,整個醫療產業由製藥、診斷、醫療器材甚至是醫療通路整併風氣都非常旺盛。
若分析2007年生醫產業所有大於100萬美元以上的併購案,總計有108件,總併購金額高達 1,617億美元(參考圖一)。其中又以生技醫藥領域揭露的併購35件最高,有27件併購金額大於100萬美元,估計總併購金額高於560億美元,顯示在醫療領域中,生技製藥的併購活動仍最活躍,所有併購案件整理於表一。
生技醫藥中最大的併購案金額高達156億美元,為英國AstraZeneca大藥廠併購第六大生技廠MedImmune的併購案, 此外, Schering-Pough 大藥廠併購Organon藥廠的併購金額也高達144億美元。
生技醫藥中最大的併購案金額高達156億美元,為英國AstraZeneca大藥廠併購第六大生技廠MedImmune的併購案, 此外, Schering-Pough 大藥廠併購Organon藥廠的併購金額也高達144億美元。
藥廠與生技公司的整併
AstraZeneca藥廠併購MedImmune生技公司,以及Schering-Pough藥廠併購Organon 藥廠都是生技製藥產業的典型併購方式。自1995年Sandoz與Ciba-Geigy合併成為 Novartis,Glaxo與Wellcome合併成為 GlaxoWellcome後便為藥廠的整併風揭開了序幕,整併後的藥廠在產品線與行銷通路上,不但能發揮綜效並能節省行政庶務的人事費用,使得製藥產業的整併風氣不斷蔓延。
Mega Merge年代,包括1999年英國Astra 與Zeneca兩藥廠的合併, 法國Rhone-Poulenc 與德國 Hoechst兩藥廠的合併為Aventis,2000年 Glaxowellcome 與SmithKline Beecham合併為GlaxoSmithKline,成為第一大製藥公司。位處於美國的Pfizer也加入戰局,不讓歐洲藥廠的整併專美於前,併購了瑞典的Pharmacia,並躍升成為全球第一大藥廠。
然而根據Wood Mackenzie研究顧問公司的分析,大型合併後的藥廠在1995到2002年間的績效表現平均下滑2.8%,相較於美國Merck & Co.與Eli Lilly & Co.未進行Mega Merge反而能維持10% 以上的成長。
大型製藥公司明白大型的整併已無法帶來獲利的保證,便轉而投資生技公司,並透過大型生技公司的併購,以快速進入生技藥品領域,創造未來的競爭力。中小型生技公司,則活躍於整併活動,透過併購與整合,讓公司取得垂直或規模優勢。
分析歷年來生技公司併購案,每年約有50件左右,參考圖二,而藥廠併購生技公司的件數則在2005年急遽增為19件,比起2004年的7 件呈戲劇性的成長。併購的動力一方面是來自藥廠的小分子藥物的開發已到的瓶頸,生技公司所能提供的如標靶治療的技術才是藥廠未來的成長動力,而生技公司需要共多的資金以維持未來的研發,此外, 藥廠的行銷能力加上生技公司的新興治療產品,是最佳的結合。如Norvatis 併購Chiron,跨入疫苗事業;德國Merck KgaA藥廠併購瑞士Serono生技公司取得生殖與免疫等治療領域藥物,並出售學名藥事業部給Mylan,重整其藥品事業的方向。
在2005年之前,大型製藥公司的併購標的仍限於整合型的生技公司,握有技術平台或單一產品的公司並無法得到大型製藥廠的青睞,大多是以合作夥伴的方式進行合作。然而在2007年,取的技術平台型的併購案就有六件,而為了擴充產品線而進行產品的併購就有11件。
2007年併購案分析
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2007年針對美國併購後獲利成長高達30%以上的公司所進行的訪問調查,併購最主要的意圖是能力強化,包括增加產品線或取得開發平台,如Amgen 併購Ilypsa 不但可取得一項即將上市的治療洗腎病人血磷過高的產品,這項產品還能與Amgen原治療洗腎病人的紅血球生成素 Epogen有通路上的結合性,強化了Amgen同通路的產品線。而Bristol-Myers Squibb (BMS) 藥廠併購Adnexus Therpeutics,取得蛋白質藥物開發平台,更能強化BMS生技藥品的開發能力。
2007年併購案分析
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2007年針對美國併購後獲利成長高達30%以上的公司所進行的訪問調查,併購最主要的意圖是能力強化,包括增加產品線或取得開發平台,如Amgen 併購Ilypsa 不但可取得一項即將上市的治療洗腎病人血磷過高的產品,這項產品還能與Amgen原治療洗腎病人的紅血球生成素 Epogen有通路上的結合性,強化了Amgen同通路的產品線。而Bristol-Myers Squibb (BMS) 藥廠併購Adnexus Therpeutics,取得蛋白質藥物開發平台,更能強化BMS生技藥品的開發能力。
分析2007年的生技醫藥併購案,可明顯觀察到能力強化及擴張區域型併購所佔的比重。透過併購,可快速進入原本不擅長的事業、治療領域或區域市場,如AstraZeneca併購MedImmune,便打進原本為經營的單株抗體藥物與疫苗的新事業,而這兩類生技產品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。Allergan 也是透過併購Esprit切入生殖泌尿治療領域的新事業。此外,Biotest與Meda AB的併購活動雖仍著重於原領域,透過併購,將市場版圖由歐洲擴展至美國,詳細併購說明請參考表一。
由併購金額分析,可發現離上市時程愈近的商品,交易價格越高,可高達3~4億美元, 如Forest Laboratories併購Cerexa的臨床三期的抗生素Ceftarolinec的金額便高達 4.94 億美元;Amgen併購 Ilypsa的腎病產品金額也高達 4.2 億美元。雖然價格高,但臨床二期仍具中度風險的小分子藥物卻沒有一件併購案在2007年成交。
由併購金額分析,可發現離上市時程愈近的商品,交易價格越高,可高達3~4億美元, 如Forest Laboratories併購Cerexa的臨床三期的抗生素Ceftarolinec的金額便高達 4.94 億美元;Amgen併購 Ilypsa的腎病產品金額也高達 4.2 億美元。雖然價格高,但臨床二期仍具中度風險的小分子藥物卻沒有一件併購案在2007年成交。
不同於小分子藥物,單株抗體藥物因在前十大暢銷生技藥品中就佔了五項,已成了營收保證的來源,所以即使是研發前期的產品,併購金額也能高達上億美元,由Eisai以3.25億美元買得Morphotek的兩項前期試驗中的單株抗體抗癌藥,,便可知抗體藥物的搶手程度。
從併購的活躍度,當以AstraZeneca併購金額最高,件數最多。由Astrazeneca的併購態勢,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往生技藥品擴張外,更會站穩呼吸道領域龍頭的位置。所併購的MedImmune 不但擁有單株抗體藥物,而其Synagis是目前唯一治療呼吸道融合瘤病毒的藥物,另併購Verus Pharmaceutical的pediatric asthma program 更可 強化在兒科治療氣喘的產品線。
分析併購者,還可發現有新玩家已進入生技醫藥的併購活動,那就是私募基金。以往私募基金在生醫領域只願意併購檢測、臨床試驗或醫療服務等低風險的公司,2007年的私募基金之生醫領域併購案共有10件,其中有兩件不同於往例的投資在生醫藥品類,分別是Blackstone 以 330 億美元高額購入Cardinal Health之 藥品外包製造服務平台,以及Genstar Capital 併購 生技藥品開發發公司PRA。由私募基金的投入,更可見生醫藥品併購的活絡。
專家看法
由2007年的併購事件分析,可觀察到專業型藥廠以水平併購的方式,擴大規模並進軍新市場;中型藥廠擴大治療領域,往整合型藥廠邁進;大型製藥公司出售與併購,重整其核心事業,3M也在2006~2007年間逐步出售藥品事業部,退出藥品市場。
直到2007年底,在眾多關注中卻還沒能進行的併購案,就屬 Biogen-IDEC。Biogen-IDEC在2007年十月公開求售,並透過Goldman Sachs & Co 與 Merrill Lynch & Co尋找買家,根據分析師的看法,最看好的買主為Pfizer。 Pfizer 面對暢銷藥品即將到期,學名藥廠的強力攻勢,後繼研發產品失利,連已上市的產品都宣布停產,此時Biogen-IDEC的併購案,對Pfizer來說應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,此外,所有頂尖大藥廠,早在2005年前後便紛紛併購生技與疫苗廠好讓手中握緊下一波獲利源-生技藥品與疫苗,唯有Pfizer在這幾項吸金利器獨缺。
相較於歐美,台灣的併購案例則不多見,2007年只有一件生技服務業的併購案-臨床試驗委託機構國際精鼎Apex以17.94台幣的高價被Parexel收購。授權活動則較活躍,2007年就有幾件向外授權的案例,包括基亞生技的肝癌藥物PI-88以2.7億台幣的價格授權給澳洲藥廠Progen,永昕生技的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藥TuNEX也成功授權給南韓Bio A&D。併購對買方來說需要敏銳的市場嗅覺與獨到眼光,才能在活絡的市場中找到最有利的目標,並談個好價錢。對賣方來說,擁有市場需求的產品與符合趨勢的
從併購的活躍度,當以AstraZeneca併購金額最高,件數最多。由Astrazeneca的併購態勢,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往生技藥品擴張外,更會站穩呼吸道領域龍頭的位置。所併購的MedImmune 不但擁有單株抗體藥物,而其Synagis是目前唯一治療呼吸道融合瘤病毒的藥物,另併購Verus Pharmaceutical的pediatric asthma program 更可 強化在兒科治療氣喘的產品線。
分析併購者,還可發現有新玩家已進入生技醫藥的併購活動,那就是私募基金。以往私募基金在生醫領域只願意併購檢測、臨床試驗或醫療服務等低風險的公司,2007年的私募基金之生醫領域併購案共有10件,其中有兩件不同於往例的投資在生醫藥品類,分別是Blackstone 以 330 億美元高額購入Cardinal Health之 藥品外包製造服務平台,以及Genstar Capital 併購 生技藥品開發發公司PRA。由私募基金的投入,更可見生醫藥品併購的活絡。
專家看法
由2007年的併購事件分析,可觀察到專業型藥廠以水平併購的方式,擴大規模並進軍新市場;中型藥廠擴大治療領域,往整合型藥廠邁進;大型製藥公司出售與併購,重整其核心事業,3M也在2006~2007年間逐步出售藥品事業部,退出藥品市場。
直到2007年底,在眾多關注中卻還沒能進行的併購案,就屬 Biogen-IDEC。Biogen-IDEC在2007年十月公開求售,並透過Goldman Sachs & Co 與 Merrill Lynch & Co尋找買家,根據分析師的看法,最看好的買主為Pfizer。 Pfizer 面對暢銷藥品即將到期,學名藥廠的強力攻勢,後繼研發產品失利,連已上市的產品都宣布停產,此時Biogen-IDEC的併購案,對Pfizer來說應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,此外,所有頂尖大藥廠,早在2005年前後便紛紛併購生技與疫苗廠好讓手中握緊下一波獲利源-生技藥品與疫苗,唯有Pfizer在這幾項吸金利器獨缺。
相較於歐美,台灣的併購案例則不多見,2007年只有一件生技服務業的併購案-臨床試驗委託機構國際精鼎Apex以17.94台幣的高價被Parexel收購。授權活動則較活躍,2007年就有幾件向外授權的案例,包括基亞生技的肝癌藥物PI-88以2.7億台幣的價格授權給澳洲藥廠Progen,永昕生技的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藥TuNEX也成功授權給南韓Bio A&D。併購對買方來說需要敏銳的市場嗅覺與獨到眼光,才能在活絡的市場中找到最有利的目標,並談個好價錢。對賣方來說,擁有市場需求的產品與符合趨勢的
(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黃以馨分析師發表於 2008/03)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