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Fountain of Youth is a legendary spring that reputedly restores the youth of anyone who drinks of its waters...

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主動參與式的健康照護

一、個人化的預防醫學

「早期預防,早期治療」是公共衛生學上教育民眾的常見標語,所以大眾對於避免抽煙,遠離肺癌;低脂飲食,以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常識,也都能倒背如流。然而,對於許多不抽煙的女性為何會肺癌,身材標準的壯年才俊卻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,讓人不禁懷疑除了生活習慣外,疾病的發生與否,似乎被更強力的力量主宰著。先天性的遺傳物質,也就是基因,的確決定了我們對疾病的感受性,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等驅動因子,就成了疾病的控制因素。透過基因檢測,預知個人疾病發生的風險,並避免後天的疾病驅動因子,就是現在熱門的醫學趨勢-個人化的預防醫學。

二、強調個人主動參與的健康照護

個人化預防醫學的核心,包含以更準確、更前期的分子層級的檢測,以及依照個人疾病風險給於適當的健康管理建議,更重要的是個人主動積極的參與健康照護,不單是把個人的健康問交給醫師便罷。這樣的主動參式的健康照護首先由杜克大學的Ralph Snyderman 教授提出,稱為”預期式的健康照護” (Prospective Health Care, PHC),包含偵測、個人化、預防以及病患責任 (Prediction, Personalization, Prevention and Patient responsibility)的4P健康照護方式(如圖一),比3P式的照護更強調病患責任。杜克大學並在2005年成立了 ”預期式健康照護研究中心”(Center for Research on Prospective Health Care)與 ”預期式健康照護俱樂部” (Prospective Health Care Club)。”預期式健康照護研究中心” 以基因體學、蛋白質體學、代謝體學與生物資訊等科學作基礎,從分子層級的檢測資訊作更準確的危險因子評估,提供個人化的預防措施,期望能預防或延緩慢性疾病的發生。而”預期式健康照護俱樂部”則是全美首創,由大學生發起的健康促進團體,不但從課程設計上帶入預防性健康照護的概念,定期發表研究結果,並舉辦研討會,結集醫界、學界與產業界人士共同討論與推動預防性的健康照護,更推動社區服務,指導民眾如何建立健康的採購習慣,選擇更健康更適合自己的食物。


圖一、”預期式的健康照護” (Prospective Health Care, PHC)模式
資料來源: 杜克大學預期式健康照護研究中心


有別於現行的疾病導向 (disease-oriented)的健康服務並只針對特別狀況作處理,預期的健康照護PHC重於治療的醫療照護模式將焦點放在健康問題的偵測與預防上,不但有益於提升健康照護的服務,還能降低未來龐大疾病治療的支出,估計每年花費在健康照護上的支出,有75%是可避免的。以病患的觀點出發,”預防性的健康照護” 始自疾病發生前便開始提供服務,由基因檢測與後天環境的危險因子分析,再加上家族與個人的疾病史的資訊,醫師與病患共同擬訂一項個人專屬的健康照護計劃,將罹病的危險因子控制到最低,以預防疾病症狀的發生。因病患了解自己罹患某疾病的風險,所以會主動的遵行這套共同制定的健康計劃,而這健康計劃還會有健康教練作持續性的指導與支持。

三、台灣的個人化預防醫學

以醫療照顧服務品質優出的台灣,並不讓歐美日專美於前,許多握有相關技術與市場的廠商,也相繼切入個人化預防醫學的領域。在高階健檢佔有一席之地的哈佛健診以健康管理角度,將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納入健檢,並輔以基因諮詢失解讀檢測結果,配合後端飲食與運動建議,持續追蹤服務; 以直銷方式成功的打造健檢王國的美兆集團,旗下的生命工程事業群著力於開發生物科技及基因工程的相關技術,提出”改善生命本質”的具體方案,也就是個人化的健康管理。台灣基因檢測堪稱第一的賽亞基因,過去就提供許多個人化醫學相關的檢測服務,如干擾素或抗憂鬱劑的”藥物適治性”檢測,以及急性心肌梗塞、高血脂或氣喘的多基因遺傳疾病的疾病風險預測。現在更整合成整套的服務模式,不但與國內的生達藥廠合作,在檢測出肥胖型態後,有特製的套餐可供調理體重,更將觸角延伸至國際,與澳洲的GICE Life Sciences Inc合資共同開發「Humanic 678」,欲打造出一個以基因體應用為核心,同時能無線整合週邊相關服務的全新健康產業商業模式。台灣基因、優質基因與達易特基因等公司也自2004到2006年之間相繼加入基因檢測服務的行列,目前提供的服務以癌症檢測為主,此外則是被視為萬病之源的肥胖,最受檢測公司與消費者青睞。

四、結語

個人化的預防醫學必須結合檢測與個人主動式的參與,才能真正達到預防的效益。過去雖有新興的科技提供罹病風險的檢測,然而缺乏後端的解決方案,也就是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務,使得基因檢測相關服務僅限於新生兒篩檢,難以擴展市場,而檢測服務因市場侷限,使得檢測費用也因耗材不普及而居高不下。國人在養身保健上的文化深植久遠,擁有個人化的預防醫學上最重要的第四P- Patient responsibility,即個人主動式的參與,在眾檢測廠商與健康管理信心投入後,期望服務帶動技術,讓台灣的”個人化預防醫學事業”發光發熱。

(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黃以馨分析師發表於 2008/08)

標籤: , ,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